宣 城 历 史
>宣州春秋时名爰陵,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。秦初正式置县。 >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,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,今宣州区。 >晋太康二年(281年),析丹阳郡置宣城郡。自此,宣城一直作为州、郡一级政区存在。 >隋初废郡,改南豫州为宣州,不久又改称宣城郡。 >唐初置宣州,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,以后复称宣州。 >南宋乾道二年(1166年),宣州改为宁国府。 >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。 >明、清为宁国府所在地。 >民国三年(1914年)至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属芜湖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到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,宣城先后属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。 >解放后,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。 >1952年1月,宣城专区撤销,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,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。 >1980年2月,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。 >1982年4月,行署机关移驻宣城。 >1987年8月15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宣城县,设立县级宣州市,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。 >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:撤销县级宣州市,设立地级宣城市;宣城市设立宣州区,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。
范晔、谢脁、沈括、文天祥等先后任宣城太守。宣城也是诗人梅尧臣、数学家梅文鼎、红顶商人胡雪岩、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、徽墨名家胡开文、学者吴组缃、书法家吴玉如、书画家吴作人的故乡。 宣城市有文物点2392 处,其中: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 处。宣城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 座,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 座,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,村3 处,中国传统村落4 处,省级历史文化名镇,村13 处。 宣城市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14 个门类,916 个项目。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”项目;国家级“非遗”代表名录6个,宣纸、徽墨、宣笔制作技艺、皖南花鼓戏;省级名录45个;市级87 个。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1 个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个。“非遗”专题博物馆、传习所7 个。国家级“非遗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 人;省级传承人36 人。 |
“宣砚小镇”——秀美白地四季摄影大赛2018.5 — 2019.5白地镇位于皖东南“中国宣砚之乡”、“中...查看全文
中国月亮湾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东15公里处,地处“二山一湖”(黄山与九华山、太平湖)之...查看全文